战争与和平

新来的人大约有四十岁,生着宽大的前额和自得异乎寻常的长脸,穿着一身蓝色燕尾服,脖子上悬着一个十字架,左胸悬着一个勋章。……在安德列王爵生存的社会里,他从来不曾见过一个在拙笨的粗陋的态度外兼具那样的镇静和自信的人,他从来不曾见过象那双半闭的、潮湿的眼睛里所含的那种既坚定又温和的表情,也不曾见过那种毫无表情的、非常固定的笑容,他也不曾听过那种优美的、流畅的、柔软的声音,他尤其不曾见过那种又细又白的脸和手――宽阔而又很肥厚,很柔软、很白净的手。这样的白和柔软,安德列王爵只在久住医院的兵士的脸上见过。这就是斯比兰士基,总理大臣、皇帝的耳目,在耶尔弗特的伴从……

热门推荐

1、如果爱一个人,那就爱整个的他,实事求是地照他本来的面目去爱他,而不是脱离实际希望他这样那样的?? 2、生命、生活,只有在这个时候才能被人感觉出它的美好的,在平时往往被人忽略的内涵。其实生命的真正意义在于能够自由地享受阳光,森林,山峦,草地,河流,在于平平常常的满足。其它则是无关紧要的。 3、这个民族从我们都不存在的时候,从我们的祖辈甚至更远的时候起,就一直坚定地生存着,并将继续把这段血脉延续下去,将来这个民族还会忘记战争的痛苦,还会有人背叛这个国家,还会有人为私利而抛弃整个民族,还会有人在危难时刻苟且偷生甚至发国难财。但是这个民族从未毁灭,因为她总还有那么一批人,在她穷的时候不抛弃她,在她弱的时候不鄙视她,在她需要的时候不背叛她。他们觉得这个社会黑暗得不值得去爱,曾经觉得自己的人生在那些富豪官僚面前卑微得象一根稻草,曾经痛恨爹娘为什么要把自己生在这样的环境下。却还是为了这个糟糕的世界而抛弃了小小的家园、爱情、前途,把自己碾碎在历史的车轮下。 4、尽管好几十万人聚集在一块不大的地方,而且千方百计把他们居住的那块土地毁坏得面目全非,尽管他们把石头砸进地里,害得任什么植物都休想长出地面,尽管出土的小草一概清除干净,尽管煤炭和石油燃烧得烟雾弥漫,尽管树木伐光,鸟兽赶尽,可是甚至在这样的城市,春天也仍然是春天。太阳照暖大地,青草在一切没有除根的地方死而复生,不但在林荫路的草地上长出来,甚至从石板的夹缝里往外钻,到处绿油油的。桦树、杨树、稠李树生出发黏的清香树叶,椴树上鼓起一个个正在绽开的花蕾。寒鸦、麻雀、鸽子像每年春天那样已经在欢乐地搭窝,苍蝇让阳光晒暖,沿着墙边嗡嗡地飞。植物也罢,鸟雀也罢,昆虫也罢,儿童也罢,一律兴高采烈。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托尔斯泰

原作者:托尔斯泰

托尔斯泰作品: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 《智慧历书》 《什么是艺术》 《托尔斯泰谈幸福》 《伊凡·伊里奇之死》 《克莱采奏鸣曲》
托尔斯泰简介:

列夫·尼古拉耶维奇·托尔斯泰(Лев Николаевич Толстой;1828年9月9日-1910年11月20日) ,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政治思想家 、哲学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托尔斯泰出生于贵族家庭,1844年入喀山大学 ,1847年退学回故乡在自己领地上作改革农奴制的尝试。1851~1854年在高加索...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