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情绪:西洋画派十二讲

看惯在宣纸上笔飞墨舞的中国画的人,看了这两幅画之后,第一浮起的念头一定是“同照相一样”。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有一点“同照相一样”,确是写实派的劣点。然而决不若是其甚。何以故?我们现在所见的《拾穗者》《碎石工》《喂食》《牧羊女》《晚钟》,是把原画用照相缩小而制版的。原画大得多。又原画中有美丽、老练的笔法,线条,谐调的色彩,这等现在都已看不见了。现在的复制品实在只能说是画的“大意”,其艺术的灵魂大半已不保留,而只剩一具躯壳,所以看去愈觉得类似照相。

标签: #摘抄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丰子恺

原作者:丰子恺

丰子恺作品: 《缘缘堂随笔》 《美术夜谭》 《梵高生活》 《给我的孩子们》 《不宠无惊过一生》 《丰子恺谈音乐》 《丰子恺散文》
丰子恺简介:

丰子恺,(1898年11月9日-1975年9月15日)光绪二十四年生,原名丰润,又名仁、仍,号子觊,后改为子恺,笔名TK。师从弘一法师(李叔同),以中西融合画法创作漫画以及散文而著名。中国浙江桐乡石门镇人。中国现代漫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和音乐教育家、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