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不朽已然足够

塔可夫斯基在电影中使用了大量西方美术史中的名画,尤其是15世纪和16世纪的作品。《伊万的童年》中出现了阿尔布雷希特·丢勒的作品——比如《启示录四骑士》。显然,精神上饱受摧残的伊万由这幅画联想到了自己早前的战争创伤。《潜行者》中,凡·艾克兄弟的代表作《根特祭坛画》中施洗约翰的形象,同硬币、针管、生锈的冲锋枪和那些从遗落的文明中发现的其他物件一起,沉寂在大自然温柔的河水中。《镜子》和《牺牲》都使用了列奥纳多·达·芬奇的作品(分别是《吉内薇拉·班琪》和《三圣贤之旅》),二皮耶罗·德拉·弗朗西斯卡的《分娩时的圣母玛利亚》甚至对《乡愁》的情节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标签: #书籍名句

热门推荐

1、我始终认为一部成功的电影,它里面风景的质感必须要能够让人充满回忆和诗意联想。 2、我们无法拯救每个人,只能拯救自己。但如果每个人都能够拯救自己,也就意味着我们拯救了他人。我们不懂什么是爱,经常连对待自己都很漠视。我们对“爱自己”这个概念有误解,甚至觉得不舒服,把它和“自负”画等号。这无疑是错误的。爱是牺牲,即便自己意识不到,旁观者却看得清楚。《圣经》告诉我们要“爱人如己”。也就是说,爱自己是情感的根基,是一种准绳,这不仅是因为人往往最了解自己,还因为,做任何事都应该从自己开始。 3、我所关注的人,是愿为崇高服务,不能接受平庸、安逸的“生活道德”之人。我所关注的人,是意识到存在的意义首先是和自己心中的恶斗争,以求在生命进程中在精神意义上逐级提升自己之人。因为除了精神完善之路,唯有一条灵魂堕落之路与其对立,而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对生活的适应使我们很容易堕入其中! 4、布列松属于什么类型 什么都不是!布列松就是布列松。布列松本人就是一种类型。安东尼奥尼、费里尼、伯格曼、黑泽明、杜甫仁科、让·维果、沟口健二、布努埃尔——他们的作品如其人。“类型”这个概念,散发着冰冷的坟墓气息。而每个艺术家都是一个小宇宙,怎么可能把他们硬塞进某种条条框框中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