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转变性格

如果对于情感听之任之,即顺从其自然变化,便会形成山形曲线,经过一起一伏。最后消失。
回顾我们日常的经验,就能立刻理解这条规律。无论多么悲伤,不管怎样烦恼,如果承受下来,任其自然演变,悲伤与烦恼,便会渐渐消失。如失恋的痛苦,不久也可忘怀,失去亲人的悲痛,不知不觉地也会流逝。

热门推荐

1、森田学说的理论体系,不是来自某种医学理论的发展,也不是实验室的结果,而是创始人森田正马亲身对神经症的体验和他多年来临床实践的总结。值得珍贵的是他对神经症症状是采取“顺应自然”的态度,使其自觉对情感及人的本性的错误认识,带着症状进行有目的的、积极的建设性的生活,从切实可行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在行动上养成良好习惯,说明行动可以转变人的性格,那么,神经症就得到治愈。 2、森田先生说:“痛苦与安乐是相对的,如影之于形。有形就有影,有苦就有乐。苦和乐是同一个事实的两个方面。如果希望获得一元钱,就要付出一元钱的努力。希望越大,额外的辛劳就越多,强迫观念越强者,其人的抱负也越大。神经质者的欲望大,而意志薄弱者则缺乏人生的希望。”先生还说:“只要面对人生的目的,自强不息、努力奋斗,则痛苦自然会得到调和,而不觉痛苦了。如此,就有了安乐与安心立命。” 3、内向性的另一个方面,是有一种极强的自我发展欲望,而且因为是理智性的、意识性的,所以对自己的心身状态和自己的工作,要求的标准高。往往把一些微不足道的弱点、缺点重大问题而感觉苦恼。他们做事往往认真细致、诚实,但如果太过分时,则会成为完善主义者,对任何事物,都求全责备,力求完善,而不胜苦恼。 4、理想远大,不要脱离现实。为了理想不致遭受失败而落空,目标必须是切实可行的。人类攀登徒坡的方法,是建设层层台阶,在设计时应仔细考虑建设多少层台阶为宜,如果说应建设50层次,但建了25层,这样在攀登时,势必令人气喘吁吁,中途累垮。那就不如留有余地,建成60层台阶了。途中既可轻松愉快,沿途眺望,又能坚持到底登上坡顶。不要奢望过大,屡遭失败,应积累小的成功,确实接近目标。同时,可以培养勇敢、自信和建设性的开朗性格。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