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诞行为学2:非理性的积极力量

就像生活中的很多经历,安装过程鬼使神差,就像墨菲定律说的一样:只要是我硬着头皮按直觉安上的木板或者拧上的螺栓,结果肯定是错的。有时候我立即就能发现自己的错误,但大多数时候要过了三四步才知道,不得不拆掉重新再来。

标签: #经典语录

热门推荐

1、基于其他人的行为来推断某事物的好坏,以决定我们是否仿效,这就是“羊群效应”。但还有另一种羊群效应,我们把它称为“自我羊群效应”。这发生在我们基于自己先前的行为而推想某事物好或不好之时。“自我羊群效应”主要是说,如果我们在餐馆排队,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以后,我们会在自己后面排起队来。 2、人们对自己创意的偏爱现象难逃商界人士的法眼,而且就像其他重要的业务运作一样,这种现象也有一个非正式的术语:“孩子是自己的好”法则。这一法则的中心就是:“如果不是我(我们)发明的,那就没有什么价值。” 3、一旦我们制作出某种物品,事实上就会把它看得更加可爱。就像古阿拉伯谚语所说的那样:“即使再丑陋的猴子,在母亲的眼里,它也是美丽的羚羊。” 4、免费到底为什么如此诱人?为什么我们有一种非理性的冲动,见到免费的东西就想伸手拿,即使这些东西我们并不真的需要?我认为答案是这样的:多数交易都有有利的一面和不利的一面,但免费使我们忘记了不利的一面。免费给我们造成一种情绪冲动,让我们误认为免费的物品的价值大大高于它的事实价值。为什么?我认为这是由于人类本能地惧怕损失。免费的真正诱惑力是与这种惧怕心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选择某一免费的物品不会有显而易见的损失,但是假如我们选择的物品是不免费的,那就会有风险,可能做出错误决定,可能蒙受损失。于是,如果让我们选择,我们就会尽量朝免费的方向去找。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丹·艾瑞里

原作者:丹·艾瑞里

丹·艾瑞里作品: 《怪诞行为学》 《怪诞行为学4:诚实的真相》
丹·艾瑞里简介:

丹·艾瑞里(Dan Ariely)经济学家,来自世界著名大学(MIT)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年轻教授。他是目前行为经济学和电子商务领域中十分活跃的国际知名学者。Dan Ariely于1991年在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获得心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在美国北加州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硕士学位,两年后在北加州大学获得认知心理学... (更多)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