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童简介

苏童简介

苏童,从大学时代开始文学创作并发表文学作品,迄今出版发表有小说作品二百余万字。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河岸》、《碧奴》 、《米》、《我的帝王生涯》、《蛇为什么会飞》;中篇小说《妻妾成群》、《罂粟之家》、《三盏灯》、《红粉》等。主要出版物有《苏童文集》八卷等。

长篇小说《河岸》获2009年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1963年生于苏州,先后就读于齐门小学和苏州39中,1980年考取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83年,还在读大三的苏童在《青春》杂志发表处女作《第八个是铜像》。1984年,毕业分配到南京艺术学院工作,担任工艺系的辅导员。1985年底,被《钟山》杂志招纳到麾下,成为《钟山》杂志最年轻的编辑。1986年,与自己的青梅竹马的女同学魏红结婚。1987年,苏童发表《1934年的逃亡》而一举成名。1989年,在《收获》杂志发表个人最著名的代表作《妻妾成群》,被张艺谋改编成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获威尼斯电影节银狮奖,并获提名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90年代之后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先后发表了《米》,《我的帝王生涯》,《城北地带》,《菩萨蛮》等。2005年发表长篇小说《碧奴》,大获好评。2009年发表《河岸》,获第三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和第八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作家奖,被苏童认为是自己目前为止最好的作品。

时隔四年,苏童的新长篇小说《黄雀记》在《收获》 (2013年第3期)发表,囿于篇幅限制,他给小说动了个小手术,删改了约五万字。足本的《黄雀记》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区别于前一部长篇小说《河岸》,这一次,苏童在知天命之年回到了他为读者所熟悉的“香椿树街”题材。用苏童自己的话说,“我爱这条街道,因为动情,才会津津乐道地去表现它。”如果说高密的东北乡野是莫言的文学富矿,那么,潮湿、宁谧的香椿树街无疑是苏童写作的根据地,也是其作品地理、精神意义的双重存在。

苏童热爱生活,他说,他是属于喜欢东张西望一类的人。喜欢一个人逛店,无所目的,满身轻松,像一个国家元首检阅仪仗队,让货架上所有的物品向你敬礼。他爱足球,系铁杆球迷。稿子可以不写,球赛不可不看。壶水开了,壶底可以烧通,比赛必须看完。他说看球是一种享受,做了球迷,宠辱皆忘,无苦恼,无迷惘,还堂而皇之地说,在这个世界越来越纤弱越来越苍白的时候,球赛会给你最后冲撞的力量。一度时间,他曾沉湎于麻将。他老自责自己缺少风度,一输就急,越急越输。有的牌友打趣说:看苏童的洋相,找他打麻将去!

经典语录

河的对岸,是村里的后山,郁郁葱葱,傍水而眠。每到三四月光景,青烟袅袅,鞭炮声不绝。踏过又一年岁,村里的人走到各家先人跟前,添几锨新土,轻聊家常,孩子和大人都好,别牵挂……薄酒润泽鲜绿的枝桠,果食风中静默。山下,起伏的村舍,融进天边的云霞。人死如远游,归来在活人心上。黄永玉老头念叨着比他还要老的老头。而我们河这边的活人,颗颗心莫不插上了翅膀,飞过万水千山,惦着对岸的人,祈着午夜梦魂相会。生命,马虎不得。为了河两岸的人,心里再荆棘,也要开出珍惜的花。 那天夜里我突然觉得空气中充满了犯罪或者血腥的气味,我怀疑远处的电线杆下的黑影是一个戴手套的面目狰狞的凶手。一本书使我无边无际地胡思乱想,我不敢回家,因为家里没有人,因为那天夜里我的和平安详的家也突然变得鬼影幢幢。 街上雨雾茫茫,远远地依稀可见一个穿绿色裙的女孩的背影,像一页纸一样被雨雾慢慢浸润,直至消失。 她想,说话多无聊,还不是你匡我我骗你的,人一说话起来就变得虚情假意的了。 谁的心也不能掏出来看,谁心狠谁自己最清楚。 四太太颂莲被抬进陈家花园时候是十九岁,她是傍晚时分由四个乡下轿夫抬进花园西侧后门的,仆人们正在井边洗旧毛线,看见那顶轿子悄悄地从月亮门里挤进来,下来一个白衣黑裙的女学生。仆人们以为是在北平读书的大小姐回家了,迎上去一看不是,是一个满脸尘土疲惫不堪的女学生。那一年颂莲留着齐耳的短发,用一条天蓝色的缎带箍住,她的脸是圆圆的,不施脂粉,但显得有点苍白。颂莲钻出轿子,站在草地上茫然环顾,黑裙下面横着一只藤条箱子。在秋日的阳光下颂莲的身影单薄纤细,散发出纸人一样呆板的气息。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仆人们注意到她擦汗不是用手帕而是用衣袖,这一点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