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简介

井上靖简介

井上靖(InoueYasushi,1907~1991),日本著名作家、评论家和学者,日中友好社会活动家。曾任日本艺术院会员,日本中国文化交流协会常任顾问,日本文化财保护委员会委员,日本文艺家协会前理事长。

日本作家。曾任日本文艺家协会理事长,日本笔会会长,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1976年获日本政府颁发的文化勋章。出生于北海道旭川一个军医家庭。中学时代就酷爱文学。1935年在京都大学哲学系毕业前夕创作的剧本《明治之月》曾被搬上舞台。应征小说多次获奖。大学毕业后,在大阪每日新闻社任记者、编辑15年。1951年辞去报社书籍部副部长职务,专心从事文学创作。

1949年以短篇小说《猎枪》和中篇小说《斗牛》名噪文坛,后者获1949年下半届芥川文学奖。井上靖的文学才能是多方面的,出版过5本诗集,写过剧本、电影脚本、美术评论等,但主要成就是小说。新潮社出版其小说全集32卷。井上靖的小说,能够选取一些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对日本社会的种种弊端进行讽刺和抨击,有独特的认识价值。《斗牛》《比良山的石楠花》(1950)和《一个冒名画家的生涯》(1951),都是他前期悉心经营的力作。进入50年代,日本文学开始转向反映战后生活,井上靖也把自己的眼光和笔触,从描写过去转而反映当前的现实生活,写下了像《城堡》(1964)、《夜声》(1968)等具有鲜明现实感的佳作。井上靖的历史小说蜚声文坛,尤其是《天平之甍》(1957)、《楼兰》(1958)、《苍狼》(1959)和《敦煌》(1959)等中国历史题材的小说,更为人们所称道。长篇近作《孔子》,受到文坛瞩目。

经典语录

沙州虽远离中 原,乃祖宗开拓,当为汉土。我 辈子民,虽久居此地,却还是华 夏子孙。斯土斯民,岂容夷狄久 占,我料定西夏也会与吐蕃一 样,最终必然归去。届时我辈的 子孙,正如原野上的荒草,仍旧 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行德不清楚在他把回鹘女子托付给朱王礼、离开甘州城之后,朱王礼曾经如何对待她,但如今这已不重要,他有更要紧的事要思考。他想起了前天同他忽然碰面时女人的那副神情,交织着惊诧、困惑、欢喜与悲哀。当时,她立刻策马奔驰,无疑是因为无从表达心意,才落荒而逃。 僧旻回奏道:“这绝对是大吉大祥之事,且不是轻易能遇见的吉事啊!我听说,王者恩泽遍施天下之时才会有白雉出现;另外,王者虔诚地祭神祀祖、国中食丰衣足之时,会有白雉出现;再有就是王者的德惠符合圣人之道的时候,也会有白雉出现。”说了这样一通仍嫌不足,僧旻又援引周成王及晋武帝时的故事加以详细说明:“总之,这的的确确是吉象,朝廷应该恩赦天下罪人以谢天瑞。” 他没有抬头,有些不好意思,微笑过之后递给我一张照片,是他的,手中抱着一个小孩子,他用颤抖的手指着照片中的孩子轻声地说道:“这是我孙子,快一岁了,一直是我带着的,我想要是我去世了就不能陪着他了,希望可以做点有意义的事儿,在片里面留个影儿,以后他可以拿着《敦煌》的碟对他的朋友说:爷爷在里面!那是多么骄傲的事啊!”老人有些激动,手抖得更厉害了,脸上的笑容没有改变……送走了老人,我们又在录象中看到他,有些亲切,有些幸福,这让我想到在《敦煌》完成的那天,我们可以捧着它献给所有的观众,并告诉观众:“这是我们的孩子!希望可以给大家带来快乐……” 天晓,普照醒过来,才看到失明了的鉴真师父的容貌。鉴真不知是否还在睡眠中,背靠船缘坐着,略微抬起头来。普照以为三年的岁月一定催使和尚更加苍老,想不到更为年轻。两眼虽失明,却了无阴沉的感觉,原有严厉如古武士的风格变得更为从容,使六十六岁的鉴真的容貌显得安静明亮。 鉴真突然转向隔有十几尺远的普照。由正面看来,虽然稳和,但仍是鉴真才有的意志力独特的那张脸孔。 “照啊!睡得好?” 鉴真说。 “刚刚醒过来,老师您怎么知道?” 普照吃惊地说。 “瞎了眼,怎么知道,刚才我已唤了你几声。” 说着鉴真笑了。普照笑不出来,面向拂晓的江上寒风。普照一任眼泪流下脸颊,虽然未出一声,鉴真问了: “照,你在哭吗?” 祖母随著童年远逝,一个人离开家人,或是住在学校宿舍,或是赁居寺庙,在没有真正的监督者看管下,过著极为自由的少年时代。除了去学校上课外,和几个意气投合的朋友天天不是爬山,就是划船、散步,或是在街上游荡,玩得不亦乐乎。「应该说玩得天昏地暗才对。就是不管怎么玩都觉得不够的那种玩法。」高校时代,则因参加了柔道社,从中发现了自我,「柔道对我们而言仅仅是年轻时期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用三年的时间苦练,只为探索自己力量的极限。我觉得柔道的生活和北国的气候,给了我这个人某种决定性的东西。」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