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职业小说家

身为职业小说家简介

村上春树的自传性随笔,首度面对全世界

「本书是村上春树自述如何写小说的书。几乎等于他的生活自述。」

──知名文学翻译.评论家柴田元幸

一个人,三十五年,十三部长篇小说

为谁写?

如何写?为什么继续写?

写小说心要多强?

村上春树第一次真正面对全世界读者,深入思考、详尽叙述自己所写小说的现场,和背后文学涵养。出乎读者预期的一本书,终于出现!

虽然拥有享誉全世界的高知名度,但许多事情始终包覆在神秘的面纱中,全书十二章变化丰富的结构,满载自传性故事,伴随趣味幽默,坦诚揭开秘密。

村上的读者是谁,男女各半,还是美女居多呢?收到多少读者来信?芥川奖、诺贝尔奖等时常围绕作家身边的「文学奖」,村上怎么想?为什么,以什么形式,从什么时候开始离开日本,经过什么样的恶战苦斗之后,朝世界出走?一度视为「可逃场所不足」的学校,如今如何看待求学?对于经历过311福岛核灾的日本,看出什么样的问题?当初为什么选择小说家这样不可思议的职业,此后,近四十年漫长岁月,如何能以不衰退的创造力直到现在继续写下去?

上述一切问题,关于「作家-村上春树」的种种,诚实而强壮的思考轨迹,尽在于此。村上说:「写小说时最重要的宝藏,就是具体细节的丰富收藏。」写作像人生一样,不要失去健全的野心。

身为职业小说家 名言/名句/语录

毋庸置疑地,角色对小说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要素。小说家必须要把具有现实味,而且非常有趣,言行某种程度不可预测的人物,放在该作品的中心--或中心附近--才行。如果好像可以预料的人物,只会说一些可以料想到的话,做出一些全是可以预测的事情,这种小说应该不会有太多读者拿起来读。当然可能也会有人说「能把那种普通的事情,写得很普通的小说,是很优秀的」,但我(纯粹个人偏好)对这种故事不太感兴趣。 每天跑步游泳,每年一次全程马拉松,后来也参加铁人三项竞赛......那样的生活累积下来,我常常感到,自己身为作家的能力也逐渐一点一点提高,创造力似乎也变得更坚强、更安定了。虽然我不能秀出客观的数值「你看,这样多」来说明,不过我心中就是有自然的触感和真实感。即使我这样说,周围很多人还是完全没有理会,反而好像嘲笑的人比较多。尤其大约十年以前,人们几乎不理解这件事,还有些人说「每天早晨跑步的话,变得太健康了,会写不出好的文学作品哦」。本来文艺世界里,对于锻炼身体就有从头瞧不起的风潮。 写小说时我感觉最快乐的事情之一是:只要有那个意愿,就可以变成任何一个人。在写《海边的卡夫卡》的时候,我五十岁出头,主角是设定为十五岁的少年。写作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好像是个十五岁的少年,当然那应该不同于当前十五岁少年所应该「感觉到」的东西,完全只是把我十五岁时的感觉,虚拟地搬迁到「现在」的东西。一面写着小说,一面感觉到自己十五岁时实际呼吸的空气、实际目睹的光线,几乎原原本本、鲜明清晰地在自己心中重现。长久以来一直深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隐秘感觉,借着文章的力量终于能够巧妙地牵引出来。那该怎么说呢,实在是很美妙的经验。这种感觉或许只有小说家才可能尝到。 我常想,小说家并不是受人所托而写小说的。而是因为有「想写小说」这种强烈的个人意志,深深感觉到这种内在的力量,才能那样辛苦地努力写小说。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