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广泛流传在粤闽赣客家地区的童谣究竟源于何时?翻遍史书,均无法找出答案。抑或是在五胡乱华之年,抑或是在黄巢动乱之际,抑或是在元军铁蹄踏碎河山之时,客家先民为保存家族血脉和民族根基,纷纷从河南、河北、山东、山西、陕西出发,难民们在饥劳交迫颠沛流离的路途中,蓦然睹见一轮圆月自陡峭的山峦,自浓黑的树巅冒了出来,泪流满面的他们强抑着忧国思乡的悲伤,回过头对着汗湿的背上呀呀学语的婴儿,缓缓地念出一节节蕴含着故土人情伦理、礼仪教化的童谣;或许,当客家先民钻进荒无人烟的山地深处,刀耕火种开荒拓野,他们在生活逐渐安稳之时,又逐渐结合各地自然环境和陆续形成的人文风俗,陆陆续续删改和充实着客家童谣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