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某些有威望的人恰巧在适当的时间出现在恰当的地点,主流社会走势往往会通过从众机制而发生戏剧性的、出乎意料的改变。他(当红作家马尔科姆·格莱德威尔)将这种顷刻间的改变,即主流变化达到一个临界值时,称之为“引爆点”。他讲引起这些变化的人们称之为“连接器”。只靠口口相传,这些“连接器”可以在一周的时间里让一个濒临倒闭的餐馆变得红红火火、顾客盈门,或者将很小的趋势(例如,一些妇女要求定期做乳房检查)演变成是一种流行时尚。按照格莱德威尔的说法,“连接器”并不一定是专家;他们只是一些看上去“内行”的普通人,他们总会在适当的地点谈论适当的话题。那些并非医学专家的人怎么能够诱导大量的妇女定期去做乳房检查呢

标签: #经典语录

热门推荐

1、扮作募捐者的学生们挨家挨户募捐,有时他们只是请求捐助,有时则会加上一句“即便是一分钱也会有帮助的”。像所推测的那样,那些受到“即便一分钱”请求的居民所做出的捐助更多,几乎是仅仅一般请求条件下提供捐助人数的两倍。而且,平均起来看,“即便一分钱”捐助者所捐助的数额,几乎与其他捐助者一样多。 2、在50多年前出版的名著《偏见的本质》一书中,社会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描述了一个持有偏见的人在面对与其看法相矛盾的证据时所做出的反应的特征:X先生:犹太人的麻烦在于他们只是关心自己的团体。 Y先生:但是从社区捐助活动的记录来看,他们是比较慷慨的。与非犹太人相比,这些犹太人在社区慈善事业中显得更为慷慨,他们捐助的数额远多于他们的人口数量。 X先生:这表明他们总是邀宠,而且总是干预教会事务。除了金钱以外,他们什么都不在乎。所以会有那么多的犹太人银行家。Y先生:但最近一项研究表明,从事银行业的犹太人是微不足道的,其比例远远低于非犹太人。X先生:的确如此,他们不会去从事那些受人尊敬的行业。他们只会去搞电影业,或者经营夜总会。 3、内化是对社会影响最持久的反应,正是因为人们希望自己正确的动机是一种强大的而且可以自我支撑的力量,它才不需像依从那样依靠奖惩之类的力量的持续监督,也不需像认同那样要依靠对另一个人或者某个群体的持续敬重。 4、曾经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在风高浪急的海面上,一位因沉船而遇险的海员正在拼命挣扎。突然,一头海豚出现在海员的身边,稳稳地将他托起,轻柔而安全地把他送回海岸上。人们对这类事情倾向于作如下推论:海豚一定非常喜欢人类,才会将人从危难中救起。但请稍作思考:海豚知道人类的游泳技能不如它们吗?它们真的是在有意识地提供帮助吗?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是否有必要先了解有多少遇险海员被海豚轻推到海洋深处,淹死在那里而杳无音信?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无所知。我们不可能得到这方面的信息,因为没有海员活着回来告诉我们他们遭遇邪恶海豚的经历。但了解了这些信息之后,我们便可能做出这样的推断:海豚既非善良热情,也非冷酷邪恶,它们不过是在玩游戏罢了。
发表评论

发表评论

提交评论

Hi,您需要填写昵称和邮箱!

  • 昵称 (必填)
  • 邮箱 (必填)
  • 网址
查看更多 >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