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宝儿妈妈简介

安宝儿妈妈简介

安宝儿妈妈,原名崔瑶,女,1986年生,陕西西安人。学医出身,兼职自由撰稿人,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检察日报》《新民晚报》《扬子晚报》《羊城日报》等全国各类报刊先后发表散文、随笔、亲子类文章300余篇,编著过“南京大学文学起航系列”之《三字经》《弟子规》。2015年开设“安宝儿妈妈”公众号,面向儿童、家长讲述古典文化知识。

经典语录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四百八十寺,并不是实际的数量,而是形容寺庙很多。到底有多少座,杜牧自己也没有亲自数过,但是历史书里记载过,说在南朝的首都南京,当时至少有五百多座寺庙。有人说杜牧写的这首诗其实是在借古讽今,什么叫作借古讽今呢?就是借用古代的人和事情来评论现在。这里是说,杜牧是用南朝皇帝滥修寺庙浪费财力使得国家衰败的事情来警告唐朝的皇帝,可不要像梁武帝那样,误国害民。但是也有人说,杜牧的这篇诗就是描写自己所看到的江南的美丽景色而已。究竟是什么样的,恐怕只有杜牧自己才知道。 什么是谜语诗?就是这首诗的本身是一个谜语,谜底有可能是一个物品,也可能是一个字。唐宋八大家之一王安石就很喜欢写谜语诗。有一次,他请了一位老木匠为他设计宅院。过了几天,老木匠就把自己设计出来的模型拿给王安石看。王安石看了以后,点头说比较满意,但是又在模型的后花园墙壁正中写了一首诗:倚阑干柬君去也,霎时间红日西沉。灯闪闪人儿不见,闷悠悠少个知心。 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乌衣巷在南京的秦淮河岸边,据说是因为古代三国时期在这里驻守的部队的士兵们都穿着黑色的军服,所以才叫作“乌衣”巷。“乌”就是黑色的意思。王谢,就是东晋特别厉害的两个家族,王家和谢家。诗人面对着如今的乌衣巷,忍不住发出感叹,东晋的时候这里还是豪门世族,可到了今天却已经变成了普通人家,那时候的繁华到今天也全都衰落了。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在明朝的时候,徐州有位大才子叫徐文长。一年冬天,他去爬雪山,走到山上的放鹤亭中,看见一群年轻人正在亭子里边喝酒边欣赏梅花。放鹤亭在江苏省徐州市的云龙山上,它是北宋时候在山里隐居的一位叫张天骥的人修建的。张天骥养了两只仙鹤,他每天清晨都会到这个亭子来放仙鹤,于是就给这个亭子取了个名字叫放鹤亭。 大诗人杜甫来到重庆奉节,看见了诸葛亮摆的石阵,写下了一首诗,名为《八阵图》: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就是神奇的“八阵图”。其实这些石头堆只是诸葛亮在用石块演习阵法,而实际的“八阵图”据说在诸葛亮死后就消失了。一直到了唐代,有一个隐士曾经想把八阵图献给当时的皇帝唐玄宗,但是唐玄宗却拒绝了献图人。这之后一直到现在,“八阵图”再也没有露过面。 王小余说:“我尽力用心地为人做饭,端上一道饭菜也连带着端上我的一片心,可是世上那些人只知道一个劲儿地吃,一个劲儿地说好吃,这样我的技艺只会逐渐退步。而现在随园的主人有时候品尝了我的饭菜虽然会严厉地批评我,甚至训斥我,但是他这样是为了让我的技艺逐渐提升啊。所谓知己,就是不只能了解我的长处,同时也能知道我的短处。所以我就在这里终老吧。”后来王小余去世了,袁枚十分伤心,每次吃饭都会想起他,就写了一篇传记专门纪念他的这位厨师。于是,王小余也就成为中国古代唯一一个拥有传记的厨师。
Copyright ©2023 读经典  |   渝ICP备2023004587号